建议提案
当前位置:
政协第十六届四次关于加强央地合作工作的提案(第546号)
文章来源:沈阳市国资委 发布于:2025-01-17

央企和地方在资本、科技、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存在优势互补,通过央地合作,可以高效推动央地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主动发力、积极引导国资央企围绕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开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央地合作。       沈阳市共有市属企业集团13户,各级子企业1131户(含参股企业),资产总额3975.41亿元(不含盛京银行)。盈利水平在东北4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资委聚力攻坚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全省首家建立央地合作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机制,协调推动包括北京电投绿通东北结算中心等百亿级项目在内的二十余个项目签约,引入国家管网东北区域总部和23户央企子企业(累计落户4户区域总部以及46户央企子公司),居全省首位,沈阳市央地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国企在推动沈阳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成果稀缺;第二,战新产业占比不高,助力东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第三,中长期激励机制有待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应性有待提高;第四,国企与民企科技合作项目交流对接较少,混合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缓慢。       建议沈阳市进一步加强央地合作工作,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取得更大的央地合作实效。       一、进一步健全服务支撑体系       近年来,外部环境对我国外向型经济造成冲击,促使央企转向“向内发展”。央地合作成为新趋势,地方政府视其为经济发展重要抓手,主动筹划、创造条件吸引央企合作。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产业链配套及市场化资源整合,加大合作深度。建议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开通更多国际直航航班,便利国际化业务交流。围绕驻沈央企需求,开通适宜的公共交通线路,满足职工上下班需求。针对驻沈央企历史遗留问题,打破各种障碍,协助央企破解难题,协调各部位联合现场办公,成立专项办公小组,真真正正能够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建立常态化的央地合作交流平台,定期交流项目、问题、建议等反馈进展情况。       二、创新项目合作模式       央地合作呈现出更加强化功能使命、更加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加注重固链补链强链、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专业化整合和更加注重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六大趋势,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共同驱动经济新引擎,开创合作共赢新篇章。       建议加强重大项目谋划策划与落地,组建专家顾问团队,聘请央企、大学、科研院所退休及在职学者专家,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深入开展相关项目调研论证,培育重点产业链,积极谋划既能满足国家所需,又能符合我市重点产业规划,并且确保央企所能的优势项目,开展项目培育,持续加大资本运作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产业成熟,抢占技术及市场先机,提高沈阳市科技创新水平。       三、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动力,建立有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协同、提升管理质效、完善公司治理,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优秀人才竞争上岗,干部能上能下。充分发挥专职外部董事职责,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优选有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外部董事,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工作,做好风险防控,推动董事会规范运行。

代表:姜立娟(234) 工作单位:()单位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孝信街10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  单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