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鹏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与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完善监管体制,提升监管效能。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转变监管职能。调整市国资委内设机构和工作职责,国企党建、改革发展、监督管理、资本运营和服务保障五大板块相互衔接、互为依托。二是优化监管方式。以数字化赋能国资监管,建设运营国资监管平台,与市纪委监委大数据平台、市行权治理(监督)一体化平台有效衔接。明确平台公司功能定位,制发2022年授权清单。三是夯实监管基础。开展“三重一大”专项检查和防范风险大排查,制发容错免责、终身追责、合规指引等规范性文件,推动形成“尽职免责、违规追责”导向。今年3月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指导市属企业、各地区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优化履职方式。四是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修订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薪酬管理办法及相关细则,构建“一级控、二级放、鼓励转”的薪酬考核制度体系,激励企业创造更优业绩。
(二)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要求,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明显增强。一是企业重组基本完成。2022年制定《沈阳市属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案》,按照城市建设运营与民生保障、产业投资与经营、金融服务与资产管理三大板块,将市属20户一级企业重组整合为9户企业集团和1个托管中心。二是瘦身健体成效显著。深化集团总部“机关化、行政化”整改专项行动,沈鼓集团入选全国标杆企业。坚持“三级是常态、四级是例外”,累计减少存量法人212户,压缩管理层级283户,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三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构建“2+3+N”多层次投资基金体系,布局航空、集成电路、农业食品等重点产业链,盛京金控参与投资的芯源微、拓荆科技、富创精密成功上市。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治理能力。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推进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一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近年来,市属企业完成“党建入章”,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制定并落实党委前置研讨事项清单,从制度到人事再到程序,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二是规范董事会建设。以健全制度、建优机制、建强队伍为重点,加强和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符合条件的市属各级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全覆盖、占多数。三是保障经理层行权履职。市属企业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按照依法合规、权责对等、风险可控的要求,将部分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等权限授予经理层行使。
(四)健全经营激励机制,激发活力动力。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努力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一是推开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发专项方案及配套文件,督导企业规范做实,市属各级企业经理层成员完成签约。二是试点推进三项制度改革。2022年选取水务集团、盛京金控和副食集团为试点,引领带动其他企业落实“三能”机制,其中盛京金控、水务集团改革经验被省委改革办刊发交流。三是用好用足中长期激励。聚焦骨干员工、关键人才,大胆充分激励。沈鼓集团与引战同步实施员工持股,251名高管、管理核心和技术骨干通过持股平台持股2.9%,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捆绑。四是开展治亏增效行动。印发《关于推进市属企业亏损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企业查摆亏损原因,指导企业制定实施减亏方案。预计2022年市属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减亏12.67亿元。今年初,市国资委与市属企业逐一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立下提质增效稳增长“军令状”。
(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卸下沉重包袱。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总体解决307户“僵尸企业”处置、235个“三供一业”项目分离移交、551户厂办大集体改革、41万名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综改试验成果清单。一是组织集中办公,提供组织保障。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采取“一站式、窗口式”的工作模式,实现部门间横向沟通协调更加顺畅,集中调度和联合督导更加便利。二是出台政策清单,提供政策保障。针对在破产立案、工商注销、职工安置等方面存在的依据不足、流程不清、主体不实等普遍性问题,出台4批109条《沈阳市解决国企改革突出问题政策清单》。三是全力化险维稳,提供环境保障。组建托管中心,搭建专班平台,稳妥有序做好沈阳机床、盛京能源重整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筹集46.2亿元资金支持停工项目保交楼。设立百亿基金,受让盛京银行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助力化险金融风险。收购民营重整企业辽宁兴隆沈阳区域资产,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市国资委将以攻坚产权、治理、组织、产业“四个结构”改革为引领,扎实推进“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统筹兼顾补课和进位,谋划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提高国资监管效能。一是以市国资委“五型机关”建设为抓手,落实“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提升国资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对区县(市)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制发《关于构建全市国资监管大格局的实施意见》。三是完善监管平台建设应用,推动试点企业人事、财务、项目等关键数据与监管平台同步对接。四是推进化解重点企业债务和经营风险,分类施策解决涉企信访稳定问题。
2.加快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一是持续做好布局调整“后半篇文章”。逐户确定布局调整后的市属企业主责主业。围绕合理安排产业布局,聘请中介机构规划国有资本布局。二是依托“平台+基金”助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支持盛京金控重点布局农业食品、数字等产业领域,推动产投集团做优集成电路产业,扶持航空集团做强航空产业链。三是推进国有企业“压层级、减户数”。年底前压缩企业管理层级30户、减少法人户数19户,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再精干再优化。
3.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一是推进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规范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动态优化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与“三重一大”制度更好衔接。二是压实董事会职责。围绕建立精干高效的董事会,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深化外部董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专职外部董事制度。三是激发经理层活力。完善并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工作机制。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竞争类国有企业新任职经理层成员100%由董事会市场化选聘。
4.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一是围绕构建约束到位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质量,推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与不胜任退出在各层级企业普遍落实。二是围绕深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改革,研究制定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薪酬管理办法及相关细则,打通“一级控、二级放、鼓励转”的考核薪酬管理实施路径。三是围绕建立更加灵活的收入分配机制,修订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提升全员绩效考核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拉开考核结果差距,刚性兑现考核结果。
感谢您对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市国资委
2023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