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要闻
当前位置:
市国资委: 以学促干推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沈阳日报 发布于:2023-06-28

  市国资委党委在主题教育中,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理论筑基、调研开路、实干推动,结合市国资国企特色,着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实干实效。

  在学深悟透中寻找国资国企发展的“金钥匙”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市国资国企全部工作,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核心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从伟大思想中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坚持深学细悟,创新“原著导学、重点领学、上下联学、集中研学、调研践学、红色教学”六种学习方式,围绕七个学习研讨专题,以“6+7”模式打出理论学习“组合拳”,率先举办两个阶段、为期5天的主题教育读书班,实现“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教育引导市国资系统党员干部扎扎实实把“共同语言”理解透、把“看家本领”学到手、把“源头活水”运用好。

  突出以学铸魂,对1097名市属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结合“补钙铸魂、十百千万”工程,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2500余人次,组织13000余名党员参加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竞赛答题,特色开展每月一期“组工讲堂”等“十个一”活动和“主题教育·每日一学”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充电”、在精神上“补钙”。

  推动互学互鉴,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与所在党支部和基层联系点党员开展主题教育“联学、联研、联建”活动,探索委机关和市属企业党组织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专业互补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以联学抓党建、以联研促发展、以联建聚合力”的整体效能,切实将交流互动学习成果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

  在调研走访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走“新路子”

  坚持调研开路,突出“深、实、细、准、效”,对标一流企业梳理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短板差距,全面摸清影响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找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实践路径。

  突出整体统筹,研究制定调查研究“12412”总体思路,即:制定1个方案、构建“2个机制”、用好“4个清单”、确定12项调研课题,锁定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监管、守牢安全底线等“靶向标”,以新思路新办法破解瓶颈难题、补好短板弱项,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完成“45321”目标的强大动力。

  强化成果转化,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43次,梳理汇总制约国资国企改革的瓶颈问题51个,提出解决民航东塔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等措施59条,形成《沈阳市市属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重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工作规范》等成果51项。

  攻坚难点痛点,学习借鉴“浦江经验”,在“大走访”“大调研”中重点攻坚“万件化访”案件,通过强化统筹调度攻坚、强化领导包案攻坚、强化联动推进攻坚、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一体推进、协同发力,截至目前已化解交办信访案件80%以上,为国资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在振兴发展中牵住国资国企增效的“牛鼻子”

  聚焦“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12+1”赛道,开展“强党建、兴国企、促振兴”专项行动,扭住公司治理、三项制度改革、国资监管等关键环节,努力推动国资国企“改出好结构、改出好机制”。

  完善治理经营机制,围绕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探索建立市属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制度;围绕全面推开实质性三项制度改革,制定企业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围绕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深化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形成“3个办法+3类实施细则+10套考核指标体系”。

  深化央地合资合作,推进在京举办央地深化合作对接会签约项目中的11个项目开工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协调推动央企区域总部及央企子公司8户落户沈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开展“营商下午茶”走进企业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解决吸引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诉求16个。

  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形成新一轮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重新核定并发布9户企业主业;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参与农业食品、数字、集成电路、汽车智能网联产业链等重点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瘦身健体,通过清算注销、股权转让等方式完成盛京资产、盛京金控、城投集团和出版集团所属9户企业减户数工作。

  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出台优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指导市属企业、各区县(市)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优化履职方式;制定市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指引,明确决策范围,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

  狠抓提质增效稳增长,推动国资国企强化经济功能使命,为全市经济持续复苏提供动能。截至5月底,10户市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企稳回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