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忆方杰同志二三事
文章来源:站内 发布于:2016-05-19

  4月16日,让集团人牵挂的好职工方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了,噩耗传来,许许多多的公用人心情沉痛;方杰英年早逝,令许许多多关心许方杰的公用人扼腕叹惜。
  4月15日,集团召开走向辉煌企业文化巡礼大会,许方杰当选为集团劳模,我想在方杰同志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一定获悉了自己当选为集团劳模的消息,这个荣誉是对他铁血丹心的最高褒奖,也是对他耿耿忠魂的最好慰藉,那个红色证书就是矗立在他墓前的一座精神墓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公用事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将,他的家庭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这些天来,方杰同志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他对工作的积极态度、火热激情、坚定执着,深深感染着我;他对企业的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勇于担当,深深激励着我;他对同志的亲切和蔼、体贴关怀、乐于助人,深深感动着我。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在心灵的画面上呈现——
  还记得与方杰同志初次相识的情景,那是2011年5月份,当时我还在惠涌公司党委工作部。
  那天上午,我正在起草一份材料,方杰同志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您是万部长吧!徐总让我找您,请您帮着修改下这个文件。”说罢,方杰把文件递给我,我扫了一眼文件,那是关于煤炭物流公司组建工作有关问题的请示。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需要改动的地方挺多,“有电子档吗?”“有!”方杰把攥在手里的U盘递给了我,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让我感到他是一个心很细的人,一件小事他很用心,想得也很周到。
  我先把文件格式、字体作了规范,正文部分主要存在口语化和不简洁的问题,我在保证原文意思的情况下作了些许修改。方杰站在旁边,双眼紧盯着电脑,我当时想他可能是担心我改不好,毕竟我俩素昧平生,初次相见,人家不了解我,有点担心也是正常的,后来我才意识到,方杰这样做是出于对工作的认真和责任。
  改完后闲聊了几句,我才知道方杰是从沈阳电视台调入公用集团的。临别时方杰说:“万哥以后有事少麻烦不了您,烦请多多帮忙啊!”
  目送方杰离去的背影,我觉得这是一位干练、能干的同志,这就是方杰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2011年是集团组建后的第一个采暖期,煤炭采购和运输任务十分繁重。国庆节后的一天,集团陈总给我打电话,说沈阳电视台要采访报道集团供暖用煤储备运输情况,让我做好对接协调工作。我当即给方杰打电话,询问了有关情况,他说采访的事已经准备就绪了,明天一早去电视台接记者,一起去煤炭公司。快撂电话时,方杰追问了一句:“万哥你明天怎么去啊?”我说坐公交车去,方杰连说:“别别别,我去接你!”我真的不想麻烦他,但他执意要接,我只好告诉他我的住处。这件小事似乎不足挂齿,但让我感受的却是方杰对同志的关心与体贴。
  次日一早,我俩准时来到电视台,方杰给记者陈运昌打电话,告知我们到了。一会儿,陈记者和司机出来了,方杰发动车子,直奔新民。
  到了目的地,方杰指挥调度车辆,安排司机配合拍摄,陈记者拍了煤炭储备、铲车装煤、车队运输几组镜头,最后要拍人物采访,陈记者说,方杰你了解情况,你就介绍一下吧!方杰说我是做具体工作的,还是采访领导吧!最后副总经理姜冶接受了采访,完成了拍摄。这件事使我看到了方杰同志的谦虚和低调。这些年他做了很多工作,不管分内也好,分外也罢,但他从不张扬,从不计较,只是默默地耕耘和奉献,这是一个人很优秀的品格。
  回到市内已经下午2点了,分手时我对方杰说,你忙一天了,回去好好休息吧!方杰边开车门边对我说,今晚给锅炉房送煤,我得赶回去。我有点不解便问,送煤你还跟着啊?方杰怔了下,微笑着说:“不跟不行啊,新来的司机路不熟,也不认识锅炉房,我得给他们带路,再说路途那么远,出点事咋整,不跟着我不放心啊!”方杰说的很诚恳,但我听的很担心,“白天黑夜连轴转,身体会吃不消的。”方杰眨着大眼睛道:“没事,万哥放心吧,我这身体抗造。”
  方杰发动车子,摁了下汽笛,冲我招了下手,消失在路的尽头。目送汽车远去的背影,方杰的形象瞬间在我心里高大起来,岗位无贵贱,敬业最崇高,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关键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
  再次与方杰同志工作上的接触,是2012年9月5日,那天晚上煤炭公司要为上园锅炉房送煤。当天晚上9点多钟,惠涌四分公司支部书记孙大庆给我打电话,说送煤车到了,让我去采访一下。
  我来到上园路,看见马路上四五辆印有“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字样的大卡车一字排开,那气势很是壮观。方杰正和孙大庆交流着,我抢拍了一张照片,方杰见我还要拍,连忙摆手:“万哥别拍我,拍司机吧,师傅们最辛苦了。”
  小区的路很狭窄,进到锅炉房里要拐四五道弯,为确保安全,方杰一边叮嘱司机小心点,注意了望,一边当起了临时指挥。不知哪位司机不小心摁了下汽笛,那笛声在寂静的夜里很是刺耳,方杰同志很生气,对那位司机说:“大半夜的你摁什么汽笛啊,这样会扰民的,影响老百姓休息。”司机连忙解释,不是故意的,不小心碰到的。
  快近午夜时,上园锅炉房的送煤任务完成了,方杰带着运输车队奔赴下一个锅炉房,这个凉意渐袭的初秋夜晚,对于方杰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而五年来,有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如果评选《沈阳公用》最佳义务发行员,方杰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我想其他编辑也会感同身受。
  发行是报纸能否及时与广大职工见面的关键,发行员就是报纸与职工之间的桥梁,这个渠道若不畅通,办报就失去了意义。
  就集团成员企业而言,负责这项工作的大都是党群工作部或办公室的同志,显然这不是方杰同志分内的工作,然而他却满腔热忱而又非常出色地把这个分外工作做到了极致,以至后来编辑部的同志在通知各单位来取报纸时,不再通知煤炭公司办公室,而是直接给方杰同志打电话,每次他都欣然接受,“知道了,我马上去取。”我想在方杰同志的心里,工作是不分分内分外的,只要是单位的事,我就有责任,我就要去做,并且要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生需要激情,工作需要担当,这是对方杰同志工作态度的另一种写照。
  与方杰同志接触多了,对他的情况也有了一些了解,方杰同志来取报纸时,我多次提起想宣传宣传他的事迹,但他总是以不容商量的口气拒绝我,“打住,别宣传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每次他都这样说,使我想宣传他的冲动一次次熄火。宣传不宣传,表扬不表扬,我都会尽好我的职责,做好我的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种人生境界和职业素养着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最后一次见到方杰同志是去年12月11日。那天,我陪集团陈总去看望慰问在北京治疗的方杰同志。
  看到日渐消瘦的方杰,心里很不是滋味。陈总询问了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方杰面带笑容地作了介绍,他的乐观令人感动。说到工作和单位的同志,方杰刚才的笑容不见了,他若有所思地说:“这份工作我还没干够,病好了我再好好干,我真想大伙啊!”说到这儿,方杰转过了脸,我注意到他的眼角湿润了。
  这时我把刊登他的事迹的《沈阳公用》报样拿给他,他低头看了一会儿,指着那张住院照说:“这张照片啥时候照的,我咋不知道呢?”我说是我让孩子偷拍的,为了宣传需要这样一张照片。方杰抬起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一直不让你宣传我,这下你还整这么一大版。”我说领导对你非常关心,公用事业需要宣传你这样的典型,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连政董事长亲自修改的。方杰仰望天花板,克制着自己的感情,自语道:“我的事让领导们操心了。”我想此刻,他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工作,想到了领导和同事,他是多么眷恋和不舍啊,他是多么想回到岗位上,为公用事业再发一份光,再出一把力啊!然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病情,并清楚这个病意味着什么,依依不舍的工作和很难治愈的病魔,这个打击是何等的沉重和残酷,在生与死考验面前,方杰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
  方杰不愧是“造福社会、惠及民生、天下为公的事业”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公为民用、负重担当、敢为人先的企业”的中梁砥柱,不愧是“激情燃烧、携手前行、无坚不摧的团队”的杰出代表。
  方杰,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公用人的心里,您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圆伟大企业公用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