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铁集团)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拼搏之姿奋力实现地铁建设全面加速、运营服务持续提质、资源开发创新拓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攻坚克难
加快地铁工程建设
地铁集团聚焦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不断刷新地铁建设“进度条”。
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精细化操作、工程化推进,制定任务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周调度、月总结”的工作机制,抢抓节点、兑现目标,确保工程建设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实现精准高效管理。持续优化施工组织,按照“时间占满、空间占满”的原则,组织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通过调整施工工序、科学划分场地布局、增加设备投入和施工作业面等措施,推动5条在建线路建设全面提速。
全年,城建投资再破百亿元,首条“空中地铁”3号线李达站至南李官站开通初期运营,线网运营里程增至188公里,1号线东延线顺利完成“洞通”“轨通”关键节点,3号线东段、6号线、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按计划稳步推进,有效助力城市发展能级提升,为群众创造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
提升运营服务品质
地铁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关注群众所需所盼,不断创新暖心服务举措,全方位提升地铁运营服务品质。
深入打造“暖阳”服务品牌,推出“暖阳服务队”“会合点”“能量补给包”“儿童专属通道”等一系列特色服务,为重要节日、重大节点、重点赛事提供运营服务保障50余次,制作“沈阳十大必打卡地”乘车指南及“乘着地铁游沈阳”便民出行路条,通过发放“爱心雨衣”、铺设防滑垫等方式做好雨雪天气出行保障,以暖心举措传递服务温度。
推进智慧车站试点建设,搭建客流智能监控平台,实现实时客流统计、乘客异常行为分析、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控等功能,进一步提升车站客运组织质量和效率。完成系统集成项目云平台、线网智能调度系统、关键设备检测系统等建设,确保地铁线网高效运行,着力提升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为市民安全便捷出行保驾护航。
全年沈阳地铁总客运量突破6亿人次,日均客运量178万人次,单日最大客运量255万人次,乘客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沈阳地铁文明城市风景线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创新探索
拓展资源开发场景
地铁集团深入挖掘地铁潜力,创新探索资源开发新路径、新场景,着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地产开发有序实施,“地铁·云峰樾里”项目火热开盘,实现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商业业态不断创新,完成万德福、中石化便利店、库迪咖啡、必胜客等20余处车站商业签约,引入盲盒机、鲜花机等多个项目,推动地铁站内商业多元发展。
地铁场景持续拓展,叫响“站站”品牌IP,“站站美术馆”和“站站杂趣店”亮相地铁站火热“出圈”,地铁文创备受市民游客喜爱,“沈阳中有地铁·地铁里看沈阳”主题文化长廊上线,“地铁+”模式的乘数效应不断扩大。丰富盛京通业务,推进我市公交领域“两码整合”。
盾构业务持续精进,掘进里程再创新高,钢轨打磨业务走向全国。会展业务稳步向好,全年顺利承办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制博会、冰雪嘉年华等50余场展会活动,助推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深化改革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地铁集团牢牢把握企业职责定位,以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核心,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落实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推进运营板块架构改革,结合线网发展规模,构建系统化、专业化业务体系。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沈阳地铁自动售检票线网管理中心智能运维平台、云数一体化运能决策平台,上述项目获得2024年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修订“三重一大”、党组织前置研究重大事项制度以及相关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各主体权责,提升企业治理能力。聚焦提升企业活力效率,落实三项制度改革要求,积极开展人才强企“引才行动”,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差异化薪酬等工作机制,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充分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深化央地合作,拓展株洲中车时代的战略合作项目,与华润、华能积极谋划物业和新能源领域合作,推动各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