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
当前位置:
水务集团:市场化用人制度改革率先破题
文章来源:沈阳市国资委 发布于:2021-11-11

  11月1日一大早,在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集团”)皇姑营业分公司经理层副职公开竞聘大会考场,现任虎石台营业所所长的李淑俊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大考”:如果她在这场岗位竞聘中笔试和面试成绩靠前,她将有望获聘为皇姑营业分公司的副经理。除了职级方面有了大的跨越,收入也将和绩效挂钩,这一举动将彻底打破国有企业“大锅饭”“铁交椅”“铁饭碗”的传统套路,大大激励年轻员工大步向前的积极性。

  

  与李淑俊一同报名考试的还有11位参选者,在大家心里,这次公开竞聘,为国企老员工寻求职业晋升开了一扇“天窗”。“以前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现在改革后,技术、技能员工们可选择的岗位序列扩大了,大家干活也更有奔头了。”皇姑营业分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郭峰如是说。

  

  打破“铁饭碗”人员有了危机感

  

  长久以来,一些陈旧的劳动、人事、分配格局,严重阻碍了国企的发展步伐。之所以选择将皇姑营业分公司作为集团用人制度改革试点,源于它的特殊地位。“皇姑片区所承担的用水人数占集团总体业务量最大,同时,从居民用水、水务管网维修、改造、企业用水等方面来说,该公司涵盖的业务线最全面。从这里进行用人改革试点,对于集团来说,最能试出效果。”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邹军告诉记者。

  

  无论参与考试的竞聘者谁能够最终上岗,都要经过严格的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在经理层的岗位上站稳脚跟。“不再有铁饭碗之说了,大伙逐渐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郭峰如是说。

  

  新兵上任“板凳”能否坐得住,还要根据岗位协议聘用说了算。按照协议,本次参与竞聘上岗的经理层干部将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任期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其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紧密挂钩,实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考核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实行不胜任退出。“这些中层管理人员身上背着业绩考核,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意识就逐渐增强了。”邹军表示。

  

  创造能者上、平者让的竞争格局

  

  不改一潭“死水”,改则一渠“活水”。实践证明,国企要发展,改革是必由之路,更是求生之路。只有开通“明渠”,方能引进“活水”。

  

  近年来,在沈阳市国有企业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中,水务集团始终走在前列,集团敢于紧盯突出问题,将刀刃向内,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国企市场化人力改革要敢于“动奶酪、触筋骨”。水务集团从2019年起全面开展定岗定编工作。针对三定工作滞后、岗位设置不明确、岗位编制不科学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学习,对标先进,制定了相关方案,使集团总体岗位编制从2019年末的8233个减至7458个,缩减了775个。水务集团还完善了以岗位为基础的职业发展通道,形成行政管理序列、专业管理序列、工程技术序列、技能操作序列、巡查专务序列等五大序列岗位体系及十二个职级,明确了职工职业发展路径。如今,水务集团正在创造能者上、平者让的竞争格局和优化合理的编制结构。

  

  “选人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邹军表示,水务集团也把市场化选聘人员工作“后半篇文章”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力求做到既要选得准、用得好,更要留得住。集团制定了“以岗定薪、因能差异、按绩取酬”的差异化薪酬体系,建立了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通用性奖励”为核心的薪酬结构。集团还专门成立了绩效专门委员会,以关键业绩指标为重点,形成全员绩效与薪酬和职业发展通道联动的机制。

  

  在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勇看来,“人”是重要生产力,是影响国有企业活力的核心要素。此次改革,水务集团要紧紧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大胆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藩篱,推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方式有机结合,以“人”的市场化推动企业市场化转型。